2023年我国食品相关产品缺陷召回情况汇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缺陷产品召回、产品伤害监测、事故深度调查、产品安全与质量担保等技术支撑和研究工作。本期梳理了该中心在2023年发布的食品相关产品召回信息,共计67例。
一、缺陷召回总体概览
在2023年通报中,召回发布地区包括安徽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14个省市(不含被通报来源未知的情况),其中安徽省的召回数量最多,共23例,占比34.3 %。被召回的产品材质最多为塑料制品,共计21例,占比31.3%。其次为纸制品和陶瓷制品。
图1 2023年国内缺陷召回发布地区及召回数量分布图
图2 2023年国内缺陷召回产品材质分布情况
二、召回原因分析
2023年食品相关产品缺陷召回原因可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和其他风险三类。
化学风险有5项,风险项目分别为:纸杯距离杯口10 mm有印刷,密胺餐具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蒸发残渣不合格,玻璃制品颗粒耐水性不稳定。召回最多的是一次性纸餐具的杯底距杯身10 mm内均有印刷,在套杯子时容易把颜色蹭到另一个杯子的内壁上,因此消费者在使用杯子喝水时,印刷图案里的油墨可能会被摄入,尤其是含苯油墨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存在不合理危险。
物理风险有7项,占比最大的为一次性竹筷产品存在毛刺,一次性竹筷与食物接触端6cm有毛刺,消费者在使用时可能存在扎伤手指、嘴唇,毛刺脱落还会跟随食物一起被食入口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他的物理风险项目还有一次性塑料杯的负重性能不合格,塑料杯的负重性能、纸碗抗压强度不合格时,可能会造成食物泄漏、散落,若装送高温食物时,极易造成烫伤,伤及使用者,影响消费者人身安全。陶瓷餐具抗热震性不稳定,使用过程中,在热冷交替、温度剧变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瓷器开裂、脆断甚至炸裂,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陶瓷餐具吸水率增大,在微波炉加热时因釉面受热不均匀可能导致瓷体破裂,危及人身安全;另外在清洗时,清洗液容易吸附进瓷体内导致微生物滋生,危害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其他风险项有2项,风险项目主要是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和产品表面存在污点。如:密胺碗标签所标注的使用温度过高(100℃),在该温度下使用该产品,可能会迁移出三聚氰胺,消费者长时间接触使用,可能会对使用者身体造成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国内缺陷召回产品中,纸杯的图案印刷,竹筷产品有毛刺,一次性塑料杯的负重性能,陶瓷产品的抗震性、吸水率,玻璃制品的密封性能和标签标识是召回数量较多的项目,应重点关注。
三、应对建议
(一)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予以重点关注
在国内缺陷召回中,安徽省是发布召回数量最多的地区,该地区是纸杯、纸碗、一次性塑料杯等制品的重要生产区域。在上述缺陷召回中,纸制品中纸杯的图案印刷、一次性塑料杯的负重性能、产品的标签标识等项目是被通报召回次数较多的产品和项目,因此,建议对通报召回次数较多的产品和项目进行重点关注。
(二)建议企业时时关注标准更新动态
GB 4806.1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竹木材料及制品》新标准已于2022年12月30日实施,该标准填补了我国在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行业的标准空白。但是2023年一次性竹筷产品因不符合GB 4806.12-2022 的感官要求,产品有毛刺导致召回有12例。所以建议企业及时关注标准更新,对标准中的关键项目进行把控,增加第三方检验的送检频次,以保证产品质量。此外, 今年新发布了GB 4806.7-2023 、GB 4806.9-2023、GB 4806.11-2023、GB 4806.13-2023、GB 4806.14-2023等相关标准,建议食品接触用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油墨企业予以关注。
(三)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生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应该提升质量意识,建议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维护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