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欧盟(RASFF)针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通报情况分析
一、背景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是全球重要的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2022年RASFF通报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共142例,相比去年的148例,通报总数减少了4.0%。根据数据可知,2022年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依然存在风险,需引起重视。
在2022年的通报中,通报国包括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芬兰等22个欧盟成员国,其中西班牙的通报数量最多,共28例;被通报的产品类别包括塑料、金属、硅橡胶、陶瓷、纸、玻璃、搪瓷和竹木共8类(不含材质未知的情况)。具体通报情况见以下总结及分析。
二、 2022年RASFF通报总体概览
(一)通报国家和通报数量
2022年RASFF通报国家和通报数量见图1。
图1 2022年RASFF通报国家和通报数量分布图
由图1可知,2022年欧盟共22个国家发出通报,占欧盟成员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西班牙、波兰、爱尔兰时位居前三位,其中西班牙高达28例,占比19.7%,波兰和爱尔兰紧随其后,分别为25例和13例。
(二)通报国家和通报原因
2022年欧盟各国通报我国出口食品相关产品情况原因分析见表1。
(三)我国被通报的产品材质及原因分析
2022年我国被通报的材质类别中,除8例不能确认具体材质,其他可归类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硅橡胶、陶瓷、纸、涂层、玻璃、陶瓷和竹木共8类。其中塑料制品稳居第一,共102例,占比高达71.8%,其次为竹制品,共9例,占比6.3%。
图2 我国被通报食品相关产品材质分类
1、塑料制品
2022年我国被通报的塑料食品接触产品数量最多,共102例,而“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共57例,占比55.8%。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的通报原因包括使用未经许可的物质(竹纤维、稻壳、麦秸秆、木纤维素、玉米纤维、植物纤维和玉米淀粉)、标签(具有误导性)、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风险4项。除此之外为塑料尼龙、密胺制品和未知具体材质塑料制品的常规通报项目。欧盟指令(EU) No 284/2011特别指出从中国包括香港出口到欧盟的厨房用尼龙产品必须申明其产品的初级芳香胺释放量符合法规要求,密胺产品的甲醛迁移量符合欧盟法规的限值要求15mg/kg, 除附上相应检测报告外,各成员国还会其按10%的比例进行抽查。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被通报数量显著升高,且被通报的主要原因由此前的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转变为目前的“使用未经许可的物质(包括竹纤维、稻壳、麦秸秆、玉米淀粉等生物基材料)和标签标识不合规”。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2019年和2020年欧盟分别召开的两次关于含竹纤维或类似成分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专家工作组讨论会议,且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6月发布了关于 “含有碎竹或其它类似成分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使用和投放市场的讨论摘要”。随着欧盟此篇摘要的发布,2020年底至2022年底欧盟多国,如芬兰、西班牙、奥地利等不少于7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对此类产品以“不符合(EU)No 10/2011法规” 为由,限制该类产品的进口和销售。限制的具体原因也明确为使用未经授权的物质及具有误导性的标签。
2、竹制品
2022年我国被通报的竹制品共有9例,通报原因多为未经许可使用竹纤维。该产品被通报的主要原因同上面分析的“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相同。据推测,被通报竹制品多为竹纤维和甲醛、三聚氰胺压合而成,因为竹纤维所占比例不同而分类不同。归为本类别中的竹制品是被通报产品名称中含有“竹”的产品。
3、纸制品
2022年我国被通报的纸制品共6例。其中2例为德国通报我国纸吸管中3-氯-1,2-丙二醇(3-MCPD)迁移量超标,且被定义为严重风险;3-氯-1,2-丙二醇(3-MCPD)反复或者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肾脏损害,鉴于其存在的潜在危害,各国均采取了监管措施,德国尤其重视食品接触材料纸制品中该项目的安全风险,BfR建议书ⅩⅩⅩⅥ/1和ⅩⅩⅩⅥ/2章节规定特定用途纸和纸板中3-MCPD限量为12 µg/L。我国2022年新修订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也将这一指标纳入监管。另有1例为德国通报我国纸吸管中检出荧光增白剂。其他两例为感官指标和有化学污染的风险。
4、硅胶制品
2022年我国被通报的硅橡胶制品共4例。其中2例为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尼亚通报我国硅橡胶烤垫挥发性有机物超标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芬兰和德国2020年度也曾通报类似情况,可见硅橡胶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是以上国家重点关注的项目。另外,通过查询硅橡胶相关的合规要求可知,德国、法国、瑞士均规定了硅橡胶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限量(0.5%)。然而,我国硅橡胶和橡胶产品归属同一标准,并未设置该项目。另外2例是德国通报我国硅胶产品中的环硅氧烷迁移超标。硅胶产品在我国属于GB 4806.11-2016范围,该标准规定了某些硅橡胶的单体和添加剂的迁移量,其中未见环硅氧烷迁移量的规定。该风险点应引起国内企业重视。
5、陶瓷、搪瓷和玻璃制品
2022年通报我国陶瓷、搪瓷和玻璃制品共8例。该类制品通报原因均为重金属元素迁移。其中有3例通报的重金属为钴Co,该元素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并未纳入,而且高风险部位为杯子内部或口缘的印花,该项目应引起国内企业重视。
(四)我国被通报产品风险分析
通报原因可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和其他风险三类。其中,化学风险项目包括12项,通报次数最多的为初级芳香胺迁移量,其次为重金属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挥发性有机物、总迁移量、环硅氧烷迁移量、氯丙二醇、荧光增白剂、双酚A、环氧大豆油、化学污染风险等;物理风险项目1项,通报原因为存在窒息风险;其他风险项目有5项,其中使用未经许可的物质(含竹纤维、木纤维、稻壳、麦秸秆、玉米纤维和玉米淀粉)是通报最多的项目,需重点关注。此外,还通报了缺少符合性声明、感官不合规及进口申报不实、认证分析报告不实的情况。2022年通报风险及具体项目统计情况见下表2。
三、应对建议
结合2022年中国被通报案例,首先,从产品材质分析,塑料制品位于被通报产品类别的榜首,其中 “含植物纤维”的塑料制品最多;其次,从通报项目来看,芳香族伯胺、三聚氰胺、甲醛、挥发性有机物及标签依然为欧盟关注较高的风险点。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务必确保原料使用的合规性
自欧盟明确了“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的管控要求,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后,导致此类产品通报数量直线上升,出口受阻,这类产品未来很可能在欧盟市场面临持续地挑战。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务必了解出口国家法规要求,确保原料使用的合规性,另外,此类产品还需关注标签标识的合规性。
(二)硅橡胶制品,注意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和环硅氧烷的迁移量
2022年,欧盟共通报4例硅橡胶产品不合格的情况,2例主要原因为挥发性有机物超标,另外2例的通报原因为环硅氧烷迁移量。目前,欧盟国家相应法规中的限值为0.5%。硅胶产品在我国属于GB 4806.11-2016范围,该标准未对挥发性有机物和环硅氧烷迁移量作出规定。对于硅橡胶产品,控制好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是出口欧盟合规的关键。有研究表明,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多为较小分子量的硅氧烷类低聚物,具有较强的亲脂性,且部分物质已成为高关注物质,因此,我们建议相关方予以关注,并从配方、工艺和使用条件限制三方面进行管控,确保产品安全合规。。
(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产品,需加强对原料的管控措施
2022年,芳香族伯胺仍然是塑料制品被通报较多的常客之一,随着风险评估数据地日趋完善,芳香胺类物质的管控也日益严格,目前欧盟(EU)No 10/2011法规中规定了芳香族伯胺总量限量,并对特定的芳香胺类物质规定迁移量的检出限降为0.002 mg/kg,我国并未设置芳香族伯胺物质迁移总量限量,该项目的超标可能是使用了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的基础原料或添加剂,如粘合剂产品使用的芳香族聚氨酯;橡胶产品使用的胺类防老剂、偶氮着色剂;塑料产品使用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因此,建议相关企业加强对此类原料的监测,或选择已授权具有类似功能的替代品进行生产,规避风险。
(四)出口欧盟的产品,需了解出口国的关注焦点
西班牙、德国、比利时、芬兰、卢森堡、波兰等国家均对“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较为关注。因此,建议出口商及时关注这些国家关于该类产品的入境要求,做好应对。出口西班牙的塑料、陶瓷等产品,需提前准备好申报相关文件,确认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符合性声明、产品材质成分说明书和认证分析报告等,避免因文件的缺失或不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欧盟及其成员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立法繁多复杂。对于出口欧盟的产品,建议相关方持续关注欧盟和成员国各自的立法要求,还要注意欧盟有些要求或法规也可能直接针对中国产品,针对法规要求指导生产监管,提高产品质量,规避被通报风险。